• WAP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最新动态

​杨庄寨的变迁

时间:2020-7-11 22:51:41   作者:webmaster   来源:杨楼网   阅读:19   评论:0
内容摘要:杨庄寨隶属平舆县庙湾镇郑楼村委,民国时属于汝南县庙湾区(四区)岗李乡。上世纪20年代,河南军阀混战,兵连祸结。各路军阀为了扩充实力,收编地方土匪,对人民横征暴敛。再加上连遭天灾。老百姓实在无法生存。陕军田维勤部占据汝南后,到处招兵买马,把一个旅扩充为二个师,征粮派款,欺压百姓,收匪纵匪,无恶不作。整个农村哀鸿遍野,“无...
    杨庄寨隶属平舆县庙湾镇郑楼村委,民国时属于汝南县庙湾区(四区)岗李乡。
   上世纪20年代,河南军阀混战,兵连祸结。各路军阀为了扩充实力,收编地方土匪,对人民横征暴敛。再加上连遭天灾。老百姓实在无法生存。陕军田维勤部占据汝南后,到处招兵买马,把一个旅扩充为二个师,征粮派款,欺压百姓,收匪纵匪,无恶不作。整个农村哀鸿遍野,“无日无兵灾,无夜无匪警,白天怕枪响,夜晚怕狗叫,田庐不治,半为废墟。”是当时汝南农村的真实写照。如此沉重的负担,势必激起农民的强烈反抗,于是从1924年春季开始,全县各乡村普遍请武师,组织了红枪会农民武装。当时,地主乡绅出于抗击土匪袭扰的目的,对红枪会的成立也给予大力的协作。加入枪会者多数为农民,他们白天生产劳作,晚上集中起来习枪练武,站岗放哨。枪会反对贪官污吏、军阀压迫和各种苛捐杂税的行为,被广大农民所认同,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望,一时间人心所向,发展迅速。
    1927年4月29日(农历3月28日)是庙湾传统古会,红枪会组织声势浩大的“亮兵”示威。上万农民个个手持大刀、长矛、棍棒等,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光着脊梁,扎着红腰带,高举红缨枪,举行大游行。“打倒祸国殃民的军阀!铲除贪官污吏!不给土匪送给养!消灭杀人放火的土匪!”的呼声震天。庙湾大街上万人空巷,人们纷纷唱起:“遍地红旗哗啦啦,各地农友出了发,春季古会来亮兵,吓得老陕叫爹妈”的歌谣。二台大戏,台下竟空无一人。
   杨庄寨,又名通德寨,南北长约800米,东西宽约600米,四周都是护寨的海子,只有一个南寨门,是一座高一丈二的土寨,沟深寨高,易守难攻。居民以郑姓人口为主,杨姓人口较少,形势紧急时,每到傍晚,周围老百姓牵着牲口,驮着粮食,扶老携幼进寨避难。
    5月6日,老戴正匪军在攻破唐营寨之后,派出以吴老七为首的五人哨探,向郑楼方向探路。郑楼红枪会发动突然袭击,当场打死两人,缴获两匹战马两条枪,其余匪徒狼狈逃蹿。老戴正闻讯暴怒,扬言要攻破杨庄寨,杀个孩娃不留。5月7日土匪头目冯老大带领二百多土匪在杨庄寨东北清凉寺监视杨庄寨,并来回走动。周边老百姓纷纷扶老携幼,拉车挑担,涌向杨庄寨躲避,逃进寨内的共有3000多人。红枪会首领李金堂和杨庄寨寨主郑中堂向高杨店、杨埠、庙湾、项城等周边红枪会各堂告急求援,各堂红枪会纷纷响应。到了下午,各地红枪会约2000多人从四面八方前来助战。大家推选现东和店仙翁庙著名拳师“三棱眼”为总指挥,严阵以待。
    1927年5月8日(农历4月初八)早晨,老戴正杆匪和陕军李茂森部约5000人从西北方向像一群恶狼杀将过来。他们点燃火把,在郑楼村四处放火,顿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然后将杨庄寨团团围住。英勇的红枪会员手持长矛大刀、土枪土炮与匪徒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杀死杀伤匪徒几百人。村民们拿着镢头、钉耙也来到寨墙,他们把耙齿、洋钉,锅碴子送到土炮前,协助红枪会守寨。土匪有的被土炮击中粉身碎骨,有的被砍烂头,有的被砍掉手臂,惨叫着掉落在寨墙外,鲜血把海子里的水都染红了。眼看守寨吃紧,李金堂派郑万英(高杨店一中副校长郑华磊祖上)前去汝南水屯北伐军处请求增援,于是把火力集中在南寨门,杀开一条血路,郑万英等几人骑马绝尘而去。
    土匪攻寨接连受挫,死伤惨重,改变了战术。杨庄寨西北角有座三仙庙(现在郑楼村委会位置),地势高,是个高台子。土匪和陕军把火炮架到高台子上,把机枪架到三仙庙房顶上,居高临下,向寨西北角扫射,西北角的寨墙上无法站人。寨外土匪涉过护寨的海子,架云梯翻入寨内。红枪会会员虽经顽强阻击,但终因武器落后,寡不敌众,在中午时分杨庄寨被匪徒攻破。
   妇女儿童哭声震天,人群像潮水一样往南涌去,寨门锁得死死的,混乱中无法找到钥匙,难民塞满了村子南边的屋子和巷子,人挨人,人压人。残暴的土匪大开杀戒,成屋子、成巷子的群众被杀死,土匪杀完人又把尸体翻一遍,遇到个别幸存者再给一刀。整个杨庄寨内硝烟弥漫,火光冲天,尸堆如山,血水横流,惨不忍睹!恶匪屠寨以后把寨里的粮食、钱财、牲畜洗劫一空,当天晚上就撤离了。
   此次匪乱中郑楼灭门绝户共计78家,仅郑楼就死亡1000多人。加上跑反的周边村人和红枪会会员,这场匪乱共造成近6000人死亡。郑楼及杨庄寨经历这场灾难的幸存者只有十几人。
   郑楼村民有的在战前跑到荒坡寨、欧寨,有的匪乱时不在家,只剩下近300人。杨庄寨幸存者无几。这场灾难后,杨庄寨有个别外出的手艺人、生意人、汝南上学的学生回到家里,再加上事后来杨庄寨种地落户的人,到1958年全村一共才80口人。
   土匪撤离后,周围村庄的人,和郑楼、杨庄寨有亲戚的人开始进寨寻找幸存者和亲人尸体。又过了一天,外地红枪会家属也来寻找亲人尸体。无人认领和无法辨认的尸体都被运到杨庄寨东边的大坑里集体掩埋,大坑都被填平了,被人们称为“万人坑”。
   写此文前,我特意到郑楼收集材料,在郑楼小学门前遇到77岁的郑楼村郑宪周老人、76岁的杨庄寨郑承山老人。一听说我寻问的是杨庄寨破寨之事,郑宪周情绪激动,老泪纵横,他说:“我们家祖上在杨庄寨一共死了71人,尸体像谷个子一样拉了三车,在亲戚的帮助下,软埋在祖坟边。我父亲郑孝芝,当年12岁,胳膊被打断,压在死人堆里,半夜醒来,因为流血过多,口喝难忍,爬到粪窑边,用鞋舀血水喝,然后又昏迷了。第二天,他姥姥家的人来寻找,用筐把他抬到李寨姥姥家治疗,六个月后才回郑楼,72口人只剩下我父亲一根独苗。”郑承山说:“我们族人在匪乱中灭门10户,前辈郑效言家的油坊在寨西北角,被炮火点燃,浓烟滚滚,院里有几口冷油的大水缸,我父亲钻到缸里,奶奶把破被子浸湿,搭在缸口,赶紧往外跑,刚出院子就被土匪打死了,父亲在水里站到半夜,冻得受不了,就爬出来,逃到陶庄姥姥家。”
   郑金玉,土匪破寨时,小坑里飘着一个破木箱,他跳下水,把头伸入木箱,在水里站到半夜,命是保住了,可落下了病根,面黄肌瘦,很年轻就去世了。
   郑昆山,红枪会会员,寨破时,他并没向南寨门跑,而是顺势藏在一个牲口屋,一伙土匪冲进来,他冷不丁地从麦秸里跳出来,把麦糠撒向土匪,用红缨枪刺倒一个土匪,然后翻墙越沟,从寨北边豁口跳了出来,弯着腰从麦棵里逃走了。
   文楼村文小狗的母亲,当时只有8岁,也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一直活到90多岁,于2013年去世。

……

   5月7日下午,高杨店(高老人店)红枪会接到求援后,集合高杨店及中高红枪会员近300人,正准备出发,高杨店绅士高宝航(高海燕的爷爷)正好从汝南回来 ,赶紧拦住大家,高声说:“听说唐营寨被土匪攻破,2800人死于匪手,再说红枪会员也不像传说那样刀枪不入,大家都去杨庄寨,万一土匪避实击虚,攻打高杨店寨,我们怎么办?我们可以捐一些钱粮,战后奖励、抚恤死战者和战死者。”大家听着有道理,于是寨门紧锁、坚壁清野。
   通过调查走访,高杨店附近村庄红枪会派很多会员前去助战,除高庄寨、陶楼各有一人生还外,其他全死在杨庄寨。
   我走访了高庄寨退休教师高天堂老人,因为都是教师,以前认识,高老师很热情地把我让到屋里。当我说出话题时,笑容从他脸上消失了,很沉痛地给我讲了他家的往事:“我爷爷高朋星当年23岁,三爷高朋春只有21岁,全死在杨庄寨,我爷爷死得相当悲壮,家里去找时,我爷爷被绑在寨门内一根柱子上,被土匪残忍杀害,爷爷身高八尺,武艺高强,一直杀到最后,还挑死了三个土匪。当时尸堆如山,臭气熏天,三爷爷的尸体根本没法找到。我奶奶只有23岁,父亲才3岁,三爷家的孩子才2岁,真不知道我们这个家是怎么过来的!我父亲长大后,一讲起爷爷的事,就头疼、肚子疼,过一会情绪平静了才正常。”高老师的儿子高现中说:“当年老百姓的生活朝不保夕,多难呀,他们冒死抗争的精神应该写下来,让高杨店父老乡亲知道!”
   高庄寨一共去了14人,只有高留一个人活着回来,高留当时只有17岁,战斗中受伤昏迷,浑身是血,醒过来天已经亮了,他从死人堆里钻出来,吓得精神失常,不知从哪找到一个五升斗罩在头上,也不知从哪掂着一根称杆,攥在手里,踉踉跄跄地回到高庄寨。
   高庄寨南边小朱庄,村庄很小,所有青壮年都去了,一共18人,无一生还,连一具尸体也没找到,小朱庄的妇女哭声恸天,在杨庄寨烧上纸钱,各家喊着自己亲人的名字,在小朱庄堆起十八座坟茔。
   后陶庄陶举人家人,一部分跑反到开封,一部分跑反到李寨。前陶庄以退休教师陶景奇的爷爷为首去6人全部罹难,所幸的是全找到了尸体。
   陶楼去了12人,只有王会生的父亲生还,他当时身受重伤,尚有知觉,土匪把他从死人堆里拎起来,他清晰地听到土匪说:“这个人即使没死也活不了!”然后重重地扔到一边。
   洼李村杨土楼的杨银中当年19岁,才结婚一个月,战死在杨庄寨,他媳妇一生没有再嫁,无儿无女,孤独到老,上世纪八十年代,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在洼李支部书记杨发元的倡导下,杨土楼村民每家轮值一天管饭伺候。
   时光如流,转眼间93年过去了。那个时代的人也都不在人世了,可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仍在我们这一带流传,这场灾难所带来的精神创伤,仍是郑楼、杨庄寨的后人内心深处抹不掉的痛!杨庄寨宽宽的护寨河还静静地守在小村周围,仿佛仍在诉说着当年凄惨悲壮的故事。
   只有经历过苦难,才知道幸福来之不易,才能更加珍惜、热爱和平宁静的幸福生活,才能更加拥护党的领导,更加热爱繁荣昌盛的祖国。如今,杨庄寨、郑楼和全县人民一样,种地不纳粮,还有各种补贴,小孩上学是义务教育,不收费,病了有医保,老了有养老金,困难家庭有低保,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确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的老百姓正走在共同富裕的路上。种地全是机械化,年轻人都外出创业,收入可观,老年人在家安享晚年,老百姓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一派欣欣向荣的美好气象。
   我们去杨庄寨时,迎面是一排排漂亮的二层小楼,一家挨一家整齐有序。混凝土浇筑的大道从南寨门一直延伸到村子尽头,既宽阔,又平坦;几条东西主干道直通到各家门口。正值小麦收割,今年风调雨顺,小麦亩产超1200斤,一辆接一辆满载小麦的五征三轮正在从南寨门往村里运粮。据村民介绍,如今,郑楼有200多户人家,1300多口人,杨庄寨60多户人家,共计300多口人,收入可观的群众占七层以上,在外做防水防潮工程和生产建筑材料的知名大老板就有近30人。
   徜徉在杨庄寨,看小河环绕,阳光明媚,楼房林立,绿树成荫,老人在树下安详地聊天,孩子们在尽情玩耍……好一幅太平盛世图!

(注:本文根据2019年6月8日—7月16日实地考察与走访整理)


【忆秦娥】
读陈东建《杨庄寨的变迁》
及其所拍一组照片

□郑  健

土匪戴,
联军攻打杨庄寨。
杨庄寨。
红枪会守,
难抵兵败。
六千黎庶惨遭害,
血洇海子人惊骇。
人惊骇。
喜看今日,
国昌民泰。

2019/7/17
来源:高杨店文化大舞台


标签:转载 
相关评论

©2009-2023 YANGLOU.CN 杨楼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01062号-4 豫公网安备41172302000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