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翰墨飘香

我的奶奶

时间:2020-7-13 23:32:05   作者:webmaster   来源:杨楼网   阅读:6   评论:0
内容摘要:又是一年国庆时,今天对于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应该是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而对于我,我的家庭,却没什么值得庆祝的。如果非要找点什么来配合一下这喜庆的大氛围的话,那就庆祝一下我的奶奶,这位八旬老人。庆祝一下从去年的九月底到今年的十月初,奶奶从鬼门关幸运的活过来,又坚强的活了一年。可是想想,又有什么值得庆贺的呢?爷爷去世三年,...
   又是一年国庆时,今天对于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应该是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而对于我,我的家庭,却没什么值得庆祝的。如果非要找点什么来配合一下这喜庆的大氛围的话,那就庆祝一下我的奶奶,这位八旬老人。庆祝一下从去年的九月底到今年的十月初,奶奶从鬼门关幸运的活过来,又坚强的活了一年。可是想想,又有什么值得庆贺的呢?爷爷去世三年,奶奶孤独无伴,身体好的时候还能享享清福,而这一年来,奶奶没有一天离开床。无情的癌症虽然没再那么强势,可却一点一点消磨着她的意志,馋食着她的身体,而如今的身体状况更是每况愈下。爷爷走了三年,去世的时候是在外地,而奶奶觉得叶落归根,不愿意也像爷爷一样,所以去年的十月中旬即使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候,还是期望能够踏上回家的路程,哪怕“叶落”,也要“归根”。也正是对故乡的期盼支撑着奶奶度过了难关。而回到家中,奶奶除了无法治愈的癌症,再也没有发生其他的症状。精神上除了偶尔犯点迷糊,其他的都还好。奶奶也在不断的创造生命的奇迹,一次又一次突破亲人们设想的“生命期限”。此刻,突然想起一首歌的几句歌词:“都说养儿能防老,可是孩儿山高水远他乡留”是啊。奶奶这辈子生养了五个儿子,一个女儿。排行一三五的儿子年轻时通过征兵入伍实现了“鲤鱼跃龙门”。客居他乡,成家立业了。二伯年轻时也入伍,期间负伤复原了,只有我的父亲没有穿过军装。奶奶回到故乡,养老送终的责任也就落到了我的父母身上了。家里负担重,两个儿子一个入伍,一个读大学,而父母都没有固定工作,一辈子就两种职业:务工,务农。虽然负担重,但是照顾老人的责任容不得推辞,父母轮流,一个在外务工,一个在家照顾老人。这一年来,也就是在父母的精心呵护和赡养下,奶奶才又活了那么长时间。而如今,奶奶的情况不太好了,而偏偏这个时候父亲又收庄稼不小心出意外骨折住院。这个本不宽裕的家庭又增添了几分难处。
   年迈的奶奶每天躺在床上,自己也知晓光景不多了。我暑假的时候在家问奶奶还有什么心愿呀?奶奶说没什么,就是再想见见几个孩子。是啊,这就是一个母亲,哪怕人生走到最后的一段路时,放不下的还是孩子。可是那些人在他乡被奶奶朝思暮想的孩子们呢?飞黄腾达了,总是借口着工作繁忙,抽不出时间回来看看。可是能不能回来是一回事,打个电话问候一下暂用时间吗?浪费话费吗?十天半个月连个电话都不舍的打一个。总认为给赡养金就算是尽孝了。还记得暑假给奶奶录视频时奶奶对外面的几个孩子说:“趁现在还活着回来看看娘吧,再不看等到死了就再也见不到娘啦,到时候回来奔丧扒娘身边哭的再很娘也听不见了”。这就是一个老人最淳朴,最真实的心声,一句只有自己深有感触可别人却无法理会的肺腑之言。
   就这样,一位身患绝症的老人,吃喝拉撒不离床的躺了一年。无论这一年,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都与她无关,她唯一牵肠挂肚的只有她的孩子们。她很伟大,因为她战胜病魔还坚强的活着;她活着,不仅还在同病魔战斗着,她还在无时无刻的不在想着,想着她的孩子们,一群可以让她骄傲的孩子们。她还在想着,年轻的时候含辛茹苦的把六个孩子抚养大,让他们读书,让他们参军,让他们混的出人头地,然后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这位出身贫寒,没怎么读过书的老人还是很有远见的培养孩子。毕竟条件有限,不可能每个孩子都如她所愿的成才了。最终“还乡”的没能“衣锦”;“衣锦”的却不再“还乡”,哪怕在他们母亲最需要他们,最想要见到他们的时候!
这就是我的奶奶!2013.10.1


上一篇:《无题》2019
下一篇:满江红
相关评论

©2009-2023 YANGLOU.CN 杨楼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01062号-4 豫公网安备41172302000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