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举,又名张晶,字灵皋,1906年生于平舆县杨埠乡杨埠集(今杨埠镇)一个农民家庭。其幼读私塾,兼学珠算,每门功课在同学中总是名列前茅,尤其是珠算更为突岀,加减乘除无 一不精。十二、三岁就帮助父亲记账,从未出现过差错,因品学兼优,深受父亲疼爱。
1923年秋,他与姚玉衡、王林德考入汝南信义高小。张鹏举为人正直.胸怀大志,富有正义感。 信义小学的校长是一个外国人,名叫李多马,常体罚学生,还以到教堂洗礼为名,把女学生骗到暗室里玩弄奸污,明目张胆地贪污滥用学生的学杂费和伙食费,引起了学生们的激烈不满。在进步教 师的支持下,张鹏举组织学生在校园里举行罢课、示威,张贴标语:“驱逐帝国主义分子李多马! ”高呼口号:“赶走吸血鬼! ”愤怒的学生在张鹏举的带领下,痛打了司务长一顿。吓得校长、校董躲藏起来,不敢与学生见面。迫于学生的压力,校方不得不公布账目,并责令司务长退出赃款。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中国共产党迅速在全国发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 动。革命浪潮很快由城市波及农村。同年秋,汝南城内形成反帝爱国高潮,学生、城镇居民、各界人 士举行游行示威,抗议帝国主义的侵略,并在汝南城内成立“学生联合会”、“外交后援会”。张鹏举、姚玉衝、王林德都积极参加了这一斗争,皆被选为学生代表到汝东宣传发动群众。张鹏举利用聊天、走亲串友等方式,向进步青年和农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每当杨埠、大马庄等地逢集时, 他们就佩戴着臂章,举着“誓雪国耻”的小旗,站在街头,向群众掲露和控诉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 号召农民迅速行动起来,支援上海工人阶级的斗争。其行动得到了农民群众和各界人士的支持, 许多人踊跃捐物。在杨埠集两天的时间,仅现款就募集到100多块银元,俱造册上缴,以实际行动 支援了工人阶级的斗争。
1926年,张鹏举、姚玉衡等三人考入汝南简易师范学校。1927年,共产党员贾子郁到该校任 教。一天傍晚,张鹏举等三人又在一起议论,张鹏举对他俩说:“我看贾老师就像是共产党员,你 看他谈话、写文章都有点像……”“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他要真的是共产党员,那就太好了! ”姚玉衡激动地脱口而出。从此,每到课间或傍晚游戏时间,张鹏举等就找贾老师说长道短,从学校发生的事情,到国家政治时局,无所不谈,彼此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
1927年5月的一天夜晚,皎洁的月亮挂在天空,阵阵东风送来了麦穂的清香°贾子郁先生把 张鹏举、姚玉衡、王德林三人叫到城外一条小河边,郑重地对张鹏举等说:“北伐军在韩庄举办战 区农民运动训练班,经过一个时期的考察,我认为你们三人都是迫切要求参加革命的有志青年. 我巳向我们上级党组织推荐了你们三人到训练班参加学习。希望你们好好学习,争取早日加入中 国共产党。”在学习班里,张鹏举等把贾子郁先生的话作为座右馅,努力学习,认真操练.多次受到 老师的表扬,没有辜负贾子郁先生的期望。在共产党员教员的启发教育下,张鹏举的思想产生了 新的飞跃,他和姚玉衡、王德林同时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6月底训练结束后,一个明朗的夜晚,张鹏举与姚玉衡、王德林,还有外地四个人,集体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在党的领导下,他们开始了新的征程。
1927年秋,张JB举等根据党的指示回到家乡,开展农运工作和发展党的组织。他们回到家乡,便分头深入到贫苦农民和亲戚朋友家中.宣传革命道理,介绍外地农民群众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场面。这些宣传,使群众増长了不少革命知识。不到两 个月的时间,他们就在杨埠集一带成立了“鞭杆会”,发展会员近百人。会员在张鹏举、姚玉衡的带 领下,利用黑夜,活动在杨埠周闱,没收地主豪绅的粮食和钱款,粮食救济穷人,现款上缴党组织 作为活动经费。
革命的深入和发展,需要大批先进分子进行工作。同年冬,张鹏举先后从鞭杆会会员中发展 了 10多名农民积极分子入党,同时建立了杨埠、仙翁庙、洼张三个党支部,张鹏举任杨埠支部书 记,王林德任仙翁庙支部书记,姚玉衡任洼张支部书记。
是时,地方党的组织刚刚建立,活动经费十分困难。为了支持党组织的活动,张II举、姚玉衡 等人夜晚走村串户,宣传马克思主义白天割草、捕鱼到集市上卖。经过冬春两季的苦干,连同平时的积蓄,共积攒了100多块银元全部缴纳给了县委,弥补了党活动经费的不足。
1928年10月,苗文斋在开封投敌叛变,致使中共汝南县委及其所属基层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董文章等一批共产党员被捕入狱。张鹏举、姚玉衡、王德林也因此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张鹏举、姚玉衡、王德林亲眼看到战友被敌人抓捕,心中非常难受。他们经过商量,分别变卖了一些家产拼凌了100块银元,在杨埠东门外租赁了两间房子,办起了一个土杂货铺,作为联络点,掩护过往的地下党员。
张鹏举与上级党组织失掉联系后,心中非常苦闷,整天愁眉不展。1931年秋的一天。张鹏举找到姚玉衡说:”玉衝,我们革命难道就此而止了?不能,绝对不能!我们要设方寻法出去找觉!” 不久,他知难而进,舍生忘死只身到南阳。在南阳与党组织接上关系后,被派到赊店国民党驻军 19路军中搞兵运。1934年春,在一次战斗中负了伤,党组织又指示他回河南工作。同年春,他几经周折,在开封与河南省委接上关系,被分配到新蔡县委工作。由于伤口未愈,加之急欲工作而长途跋涉,饱受风寒,病入膏肓,他由开封步行到家的第二天就不幸去世了。
张鹏举为了党的事业,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没留下什么遗产,但却给我们留下了人类 的理想,那就是他为之奋斗终生的崇高目标一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