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最新动态

姚玉衡传略

时间:2020-10-12 20:07:06   作者:webmaster   来源:杨楼网   阅读:36   评论:0
内容摘要:姚玉衡,又名钟璇,化名余亭,1905年出生河南省平舆县杨埠镇的一个书香门第。祖父姚名山,字岚峰,清末秀才,是位治学严谨颇有名气的私塾先生,一生刚直正派,关心民众疾苦,在杨埠一带享有盛名。兄妹四人中,玉衡最小。幼年睿敏聪慧,哥哥、姐姐都很喜欢他,爷爷、奶奶对他寄予厚望。为了蒙以养正,9岁时,他被爷爷带进私塾读书。在严谨管...
  姚玉衡,又名钟璇,化名余亭,1905年出生河南省平舆县杨埠镇的一个书香门第。祖父姚名山,字岚峰,清末秀才,是位治学严谨颇有名气的私塾先生,一生刚直正派,关心民众疾苦,在杨埠一带享有盛名。
  兄妹四人中,玉衡最小。幼年睿敏聪慧,哥哥、姐姐都很喜欢他,爷爷、奶奶对他寄予厚望。为了蒙以养正,9岁时,他被爷爷带进私塾读书。在严谨管束下,坚持晨读夜诵,,13岁,毅然把生涩难懂的"四书"、"五经"读得个滚瓜烂熟。玉衡随后又习《左传》等书。十几岁就成了一位文质彬彬的小儒生。由于塾读压力过大,身心健康深受影响。少年时代体弱多病,由死读书,将要变成读死书。这时,受新思想影响比较开明的兄长姚钟瑛从外地回来,他看到弟弟骨瘦如柴,十分心疼,就对爷爷说∶"不能再叫钟璇读私塾了,再读下去弱不禁风,他会变成个废人。为了前程还是念几年学堂为好!"这些话打动了爷爷的心,决定将他送到汝南求学。
  1924年,姚玉衡入汝南信义高小。该校是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校内有位兼教地理的国文教师张鹤亭是中共地下党员。他给学生上课,常流露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并揭露教会学校的内幕说∶"这些传教士、牧师披着宗教的外衣,干着侦探、间谍的勾当……"
  在信义高小求学的第二年,因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上海"五卅惨案"爆发了,激起了全国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轰轰烈烈的抗日运动席卷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学校在党组织推动下,成立了"汝南信义高小学生后援会"。姚玉衡和同乡的好友张鹏举(张晶)被选为代表,常到省立中学生联合会开会,,接触的进步人士甚多。
  这年暑假,在"后援会"的统一领导下,姚玉衡、张鹏举、王林德、王右文、戴万福等同学,在炎热的盛夏,高举着红旗,佩带黑底白字"誓雪国耻"的袖章,先后奔赴杨埠、庙湾、大马庄等集镇,向赶集的群众宣讲"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和'五卅'惨案的全过程"。
  讲到最后,他们振臂高呼∶"同胞们!兄弟们!我们的同胞在遭枪杀,我们的国土正被敌人占领,中华民族正处在最危险的时候,觉醒吧!起来吧!"生动感人的讲演,博得了广大听众的共鸣。在大马庄集宣讲时,马国章老人把准备买棺材的十块银元捐出;杨埠镇陈瑞亭的夫人抹下手上戴的银镯子支持工人运动。不少人说∶"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次救援活动,他们募集了七十多块银元、三十多件首饰,及时寄到上海总工会,以实际行动支援工人运动,并在这一带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1926年秋,姚玉衡与好友张鹏举、王林德考入汝南简易师范学校。中共党员贾子郁在汝南进行革命活动,公开身份是该校教师,经张鹤亭的引荐,1927年4月经贾子郁推荐,王林德、姚玉衡与张鹏举等参加了北伐军总部在汝南韩庄创办的"战区农民训练班"学习,在一月时间里,他们学以致用,收获很大。训练班结束的前一天夜晚,经共产党员郭景尧、贾子郁介绍,王林德、姚玉衡、张鹏举、冯登瀛、唐明五、吴仲选、郝更等十余位热血青年举手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春,随着形势发展,汝南党组织认真贯彻中央"八七"会议精神,中共汝南县委书记张玉衡指示王林德回到家乡发动群众。县委派吴占举协助建立仙翁庙、杨埠、洼张三个党支部,并以贫苦农民与雇工为主体组织了"光蛋会"、"鞭杆会",发展会员 200多人,活跃在杨埠、洼张、黄港、小李庄、仙翁庙、小和庄等15个村庄,抑暴扶弱,积极开展了"五抗"(抗粮、抗税、抗拉夫、抗派车、抗兵役)斗争。
  洼张党组织由姚玉衡任支部书记,其先后发展贫雇农、小商贩与进步人士夏乐、和占魁、张粒兰、张友、黄天冲、张其运等八名党员和数十名光蛋会会员,在当地十分活跃。
  当时,国民党杨埠地方政权下设三个行政店,店长均由土豪劣绅充任,仙翁庙的店长叫王州臣,家有400多亩地,十几匹高骡大马,豢养庄丁十多人,枪八支,在乡里恣意妄为,横行霸道,对穷人动不动捆绑吊打,危害乡里。为了打击王雁臣的反动气焰,三个支部于4月2日夜,组织鞭杆会会员 100多人,拿着铡刀、棍棒、梭镖,破门闯入王家大院,捉住了王雁臣,会员们高呼"打倒大恶霸王雁臣!为穷人报仇!"、"打倒王雁臣!扒他的皮!抽他的筋!"这时的王雁臣吓得脸色蜡黄,跪在地上,磕头求饶。会员们勒令他"开仓济贫","缓免地租",在强大的压力下,他被迫答应借给杂粮十石(5000斤),欠租暂缓,新租豁免。这场斗争的胜利,鼓舞了鞭杆会会员与当地贫雇农的革命斗志,使大家认识到团结起来力量大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但姚玉衡在同王雁臣的斗争中,由于无经验,缺乏缜密、暴露了身份。姚玉衡向前来洼张庄指导工作的党组织负责人余三揽作了汇报,余决定马上转移,否则有被捕的危险。次日姚偕妻张其兰钻秫棵走南营埠口绕过平舆直奔梅庄(今老王岗乡马湾村委梅庄)朱耀武家(1928年2月,中共汝南县委由汝南城迁至梅庄朱耀武家。油印设备也设在梅庄,由外地调来的邱庚南负责县委的日常工作)向县委负责人邱庚南汇报了工作。党组织决定派姚玉衡携眷到汝南城内组建地下秘密机关,于是姚玉衡夫妇装扮成乡下进城逃难的农民,乘坐太平车,装着箱柜、炊具等适用的东西,住进汝南城内马神庙西边李培禄宅内,这是一处单独小院,有卧室、厨房,环境清静幽雅,是地下党组织召开重要会议的秘密场所。为了安全起见,来往文件由张其兰用一个小坛装着埋在锅灶前挖的小洞里边,十分安全。
  机关安下不久,汝南县委派负责共青团工作的胡纪元来协助姚玉衡。胡纪元二十多岁,一表人才,文化程度很高,走笔成章,在机关专写通讯与汇报材料。他每次写好后,由姚玉衡送到梅庄刻印,再辗转送到各重点支部。
  同年10月,由于苗文斋在开封投敌叛变,供出汝南地下党员张鹤亭,张鹤亭经不起敌人的刑讯,无耻地将汝南县委的情况出卖给敌人,一时汝平一带笼罩在腥风血雨之中。汝南党组织遭到破坏,主要负责人吴仲选、张国和、刘茂勋、张肇西、付子英被捕。此日,姚玉衡送信走到鸡鹅口,看到党的交通机关"大风笔店"门口站着两名持枪警察,他机警地意识到党组织出了叛徒。便转身返回住处,仅带替换衣服携怀孕八个月的妻子急匆匆出南门朝寒冻(今正阳县寒冻集)方向奔去,隐居在寒冻集一地主家当教师的父亲处,其父名义上是教师,实际上只教了五个学童,薪酬无几。他就到集上赊了几条劣烟,背着去西洋店集上卖,多少挣几个钱添补不足。
  组织遭破坏,战友遭枪杀,失去组织联系的姚玉衡终日抑郁苦闷。春节前夕,他毅然离家,寻找党组织。经过艰难的历程,他见到了昼思暮想的党组织负责人县委书记张玉衡,激动得热泪盈眶。张玉衡安慰一番后,派他到汝正确边区游击队去打游击。这个游击队有 30 多人,他们在队长曹山、指导员孔庆法的带领下怯防勇战,神出鬼没地活跃在陡沟、明港、竹沟、驻马店接壤部。战士每到一地,群众都投以关爱的目光。时间不长,游击队处决了几个血债累累民愤极大的恶霸地主,对于没有血债的土豪劣绅,则勒令他们悬崖勒马,给其悔改的机会,让他们上缴现款,主动赎罪,解决活动经费不足的困难。党的这支精悍的游击队,所向披靡,使此区域的土豪劣绅闻风丧胆。
  不久敌人派出一个营的兵力,进驻汝南水屯,妄图伺机消灭这支革命武装。而我军在群众的支持下,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时而出击,时而隐伏,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
  有一天,一位群众提供情报,说在水屯东小李庄有六个国民党士兵,正在那里杀鸡。游击队跑步赶到,匪徒正喝鸡汤,出其不意,将敌包围,兵不血刃将匪徒全部俘虏,缴获所带枪支弹药。最初这六个匪兵很老实,每天徒手跟着队伍跑,十分听话,队长等误以为这些人改过自新,只简单地向他们进行教育一番,就收留了,并把枪支弹药归还给他们。十天后的一个黄昏,游击队集合准备出发,队长曹山检查人数完毕,孔庆法指导员还没讲几句话,这六匪徒突然哗变开枪。孔指导员当场牺牲,曹队长负伤,匪徒朝姚玉衡开枪打偏了,姚玉衡怒火万丈,一边还击一边退却,在水屯南大李庄芝麻棵内同敌人进行了短暂交火之后,趁黑夜摸到孔庄,向县委张玉衡书记汇报了情况,张立即派姚玉衡领几个基本群众,抬着门板到出事地点掩埋孔指导员的尸体,把曹队长抬到孔庄养伤。此事件的发生使姚玉衡刻骨铭心,使他认识到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这时革命形势正处于低潮,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张玉衡问道∶"姚玉衡同志你现在能回家吗?家乡是否还有死对头?"姚玉衡向他介绍"×两个土匪儿子已枪毙,回家没事"。张接着说∶"现在形势严峻,你可回杨埠,注意找个职业隐蔽起来,待时机成熟,组织派人与你联系。"

  姚玉衡回到家乡杨埠后,以教书为掩护。1931年的一天,同学李华轩到其家,谈到国难当头,日本帝国主义"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眼看日寇明火执仗很快会打到内地,我们要团结抗日,抗日指望倒行逆施的国民党不成事,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听其所言,姚玉衡料定李华轩是党组织派来的。但是没有介绍信,受党纪约束,他表示立志报效祖国、打倒日寇、为国雪耻。临行李华轩说他在万店西北茨园教书,邀请下周礼拜天去茨园学校畅谈。从此他又与党组织取得联系。1934年姚玉衡在薛店教书,当时国民党杨埠区长李咏斋依仗权势,受贿纵匪,奸淫掳掠,百姓恨之入骨但敢怒而不敢言。为此姚玉衡找好友马道甫商量,采取以毒攻毒的策略,除掉李咏斋这个杨埠的恶吏。于是其利用矛盾,假名告状。他们经过再三研究给李咏斋定了十大罪状∶通匪养匪纵匪、卖官鬻爵、贪污受贿、吸贩毒品、强奸民女……由马拟稿,用石印印上十几份。把地方上十几名豪绅的名字刻成真、草、隶、篆大小不同的私章,又刻了两个领衔店的公章盖上,分别寄给国民党中央政府、河南省主席刘茂恩、信阳绥靖公署、汝南八区专员张振江各一份。状子寄出之后约一个月就生效,省里派人来查,谁也不承认状纸是谁书写,但稽查所控罪恶属实,为收揽人心,将李咏斋撤职。李咏斋的同伙怀疑是姚玉衡所为,就雇杀手王妮去刺杀姚玉衡,在群众的掩护下,其阴谋未能得逞。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经中共党员李明引见,姚玉衡在汝南城汝宁中学见到中共汝南地下党负责人温仁斋、温其旭,温仁斋说∶"老姚同志,经研究同意恢复你的组织关系,今后由李诚、李明同志和你联系。"并说∶"我们正策划抓国民党的基层政权、掌握地方武装。因为你有训练班毕业的资格,给您谋个联保主任干,再配一个我们的同志任联队副抓武装,今特征求你个人的意见。"姚玉衡当即表示∶"服从组织决定,竭尽全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1938年春,经党组织内线活动,国民党汝南县政府委任姚玉衡为杨埠联保处主任,同时中共汝南县委任命他为中共杨埠支部书记。
  姚玉衡在联保处期间逮捕惯匪秦毛脸、任黑驴、李老么,其秉公执法,要将秦匪送汝南正法。这与受贿成性的伪区长刘景晰发生纠纷。几乎发生殴斗,党组织考虑到再继续干下去不利工作的开展,同意其辞去联保主任职务。
  1939年5月。党组织指示姚玉衡回杨埠搞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当时党的指导思想是"先联络感情,进而发展组织,联合一切力量,一致抗日"。他与方圆几十里内的知名人士交朋友,不但结识了许多苦大仇深、行侠仗义的农民兄弟,也认识了不少开明士绅与知识青年。1943年7月,姚玉衡之妻,年仅33岁的女共产党员张其兰病逝,姚与思想进步的杨瑞华女士结婚。
  1944年,汝南沦陷,伪政权八区专员公署、伪汝南县政府及所属机构均逃于杨埠一带。汝南城中国民党的中统、军统机构也搬于此。顿时中统、军统、三青团形形色色的反革命人物,气焰嚣张,云集斯地。农历七月初一那天,姚玉衡在杨埠河南岸忠义楼饭店,同十名绅士与知识青年结拜兄弟,进行革命活动时,三青团特务头子尹靖波,带领二十多名武装人员,将其逮捕。不久,除姚玉衡之外,这次结拜兄弟的十二人先后释放,唯有姚玉衡以共产党员政治要犯被押解到汤恩伯部在安徽省临泉县所办的党政分会关押。在临泉党政分会监狱里,他很快结识了共产党员高烃子(是个裁缝)、宋世贤、李金兰,并把家中送来的钱、食物 、棉袄赠送给他们。李金兰、高趸子等共产党员壮烈牺牲后,姚玉衡继续被敌人关押。
  姚玉衡的侄儿姚济西北战干团毕业,在国民党军中谋事,授上尉军衔。闻讯急忙从鹿邑秋渠镇到临泉营救。临泉党政分会中有不少人是他在战干团时的老同学,其家属征得杨埠地下党支部书记李明的意见∶"保存实力蒙混敌人,早日出狱"。
  其家属典当几亩地凑足二百多块银元到临泉送礼,贿赂政要法官。姚玉衡被"取保开释",解回原籍,从此其成了一位脱党人士。

  姚玉衡回到杨埠后及时向党支部书记李明汇报了在狱中的全过程,并向他介绍了公文上所写"解回原籍"的详情。李明说∶"好,你安心在家吧!不要胡思乱想,今后还是要走革命道路,你如果背叛革命,我还有今天吗?"肯定了他在狱中机智赤诚的表现。
  1945年春,姚玉衡到双王庄教书。他除恪尽职责教好学外,把精力投入另一条战线。双王庄是豫、皖交界比较偏僻的村庄,有70多户人家,文化极其落后。姚玉衡白天给学生上课,夜晚办农民识字班,发动群众,传播革命的道理,参加夜校的学员约五六十人,大部分是贫雇农的青年男女。
  为了号召抗日,在讲课之余,还编了些童谣让孩子们传唱,如∶"红高粱五谷香,日寇侵占我家乡,中华民族遭了殃,拿起刀枪杀东洋。"在几年的教师生涯中,姚玉衡先后在大周庄、王谷子庙、薛店、仙翁庙、后李楼等地教书,每到一处他总是通过开办农民夜校向周围群众和青年讲述革命道理,唤起农民的觉醒,为党的事业发展做了诸多有益的工作。
  1946年冬,邢亮(邢克亮)奉王震的指示,从中原解放区潜返回乡,邀姚玉衡去他家说∶"不久要回老家开辟新区,你对地方熟悉,我请你出山,协助我扩大武装,咱们共同奋斗,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作出贡献。"姚玉衡欣然答应。
  1947年8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河北、项、沈、临、汝相继解放。邢亮以豫皖苏四分区独立支队支队长的身份按照党的指示,带着一个警卫员、两支短枪,回家乡开辟新区,发动群众,组织人民武装。经汝南县人民政府县长赵文衡和副县长张国兴、组织部长刘玉振、县大队长李刚研究决定,调姚玉衡到邢克亮独立支队协助扩军。老战友见面真是喜出望外。邢任支队长、姚玉衡任参谋长,他们携手运作整军经武,因姚玉衡在此教学多年,群众基础好,从者如流,他们很快以贫苦农民为骨干力量组织了一支革命武装,并利用这支武装攻破很多土围子,逮捕镇压了不少血债累累的恶霸地主,缴获了五县联防队的枪械,收编了一些改邪归正携械投诚的小股土匪,有的乡保长也面缚纳款缴枪投降。
12月27 日,这支部队衔尾相随,从项城马家寨往南转移,傍晚到达李寨准备宿营。伪保长李学广、寨主李学典与盘踞在寨内的土匪勾结,自恃高垒深沟,肆无忌惮,疯狂向支队开枪射击,面对敌人的反动气焰,我军立即反击,邢亮长子邢学谦牺牲,其他战士亦有伤亡,虽消灭了土匪武装,也误伤了一些群众。教训是惨痛的。之后支队扩军势如破竹,发展迅猛,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支队扩编至600多人,长短枪600多支,马与自行车100多匹(辆),形成了一支初具规模的人民武装。邢亮完成了任务,随主力部队南下,姚玉衡于1947年12月调杨埠区工作委员会任区长。姚玉衡赴任之日,向其家属深沉地说∶"目前,敌我拉锯,斗争残酷,旦夕祸福,实难预料,为了咱这二十一口之家,咱们还是分开吧!人少便于疏散,也免得你们为我受累。"当天其亲眷八口搬到杨埠小草河东小张庄。
  姚玉衡任区长时,上级发给两支土造枪,辖区范围东至姜寨,南至李庄桥,西至杨埠,北至和店。12月下旬区中队根据豫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大量收编土匪,改编土匪的指示,降格以求,弃瑕录用,扩充100多人,马14匹,枪 100多支、手枪12支,机枪一挺,但区中队人员复杂,里面有伪保长、地主、土匪等。这些人参加革命队伍的动机各不相同,有的是逃避农会的斗争,有的妄图升官发财,乘机叛变。故区中队纪律较差,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姚玉衡及时向县委反映情况后,上级立即调中共党员冯世祥任区政委,对区中队进行教育整顿。一天夜晚,区中队住在姜寨西南李庄执行任务,伪保长出身的杨xx、范xx等几人,秘密开会,准备杀掉区长与政委,拉人到河西投靠大土匪头子刘田清。但其阴谋活动被警卫员王国政发觉及时向姚玉衡汇报,姚玉衡与政委冯世祥当机立断,决定对区队动"手术"。他们派人赴龙口三团汇报情况,请求上级派兵支援,肃清中队中的潜藏匪特。天亮前,区中队按计划集中。三团果然开来一个营的兵力,把机枪架在周围,姚玉衡向区中队讲话∶"接上级指示,区中队升级了,很光荣!把枪放下……"顺利地缴了中队潜伏匪特的枪械。枪决惯匪三人,并采取淘汰、遣散等方式使区中队逐渐纯洁,提高了战斗力,并在以后的剿匪斗争中所向披靡,发挥了积极的战斗作用。至1948年2月,该区辖境的土匪武装基本被消火,枪支基本收缴一空,农村政权初步建立。姚玉衡同县委书记马鸿谟、县长赵文衡、平舆区区长曹子灵调往安徽工作。姚玉衡任泉南县政府财政科副科长兼金库主任,从事税收工作。
  1948年3月间,姚玉衡原来工作的和店区(当时杨埠区辖和店)土匪又死灰复燃、猖狂盛行,区长王慕陶、副区长赵泰惨遭杀害,泉南县委领导意识到关门土改行不通,于是县长朱群指命姚玉衡带领五位精干人员(其中一个是警卫员)到和店区重建区政权,姚玉衡任区长,邢天廷任政委。姚玉衡首先到王谷子庙找了几个出身贫苦、政治上可靠的青年农民,组成了有10多人的区中队。行动上他们采取麻雀跳跃的战术,声东击西,使敌匪莫明其妙。在队伍扩充上他们持谨慎态度,主要招收贫雇农青年,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很快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爱戴,不久,该区普遍建立农会、妇女会、儿童团等。
  同年夏天,匪首李效参带领近百名匪徒盘踞在大周庄的寨子里,区中队报告上级后,奉命配合县大队进行聚歼,经过短暂的激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活捉土匪 20多人,缴获长短枪30余支,仅匪首李效参漏网。
  是年农历6月 30日,姜寨土匪头子韩连奎、吴继伦率匪众 200余人西逃。姚玉衡与政委邢天廷带领工作队在木香店埋伏,区中队 30多人埋伏在东和店西南任凹村。匪首韩匪探知区中队的住处后,在拂晓时分,妄图乘夜色掩护偷袭区中队的住地。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区中队给予迎头痛击,韩恐怕附近驻有我军主力,未敢久攻,而东窜到汝临交界的宁庄寨,杀猪宰羊、大吃大喝,酒足饭饱后,纷纷鼾睡。姚玉衡率区中队尾追其后,听到宁庄人声嘈杂,火光通明,知道韩匪住下,就潜伏在周围的秫棵内监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姚玉衡当机立断,派三匹快马分别向驻在龙口的泉南县大队、住在骆庄的项城县大队及杨埠区中队三方求援。7月1日上午10点左右,各路部队赶到,约600多人,在前楼召开了作战会议∶两县大队从南北方向攻击敌人;杨埠区中队埋伏在东门100公尺以外港洼处。12点15分攻击号一吹,各部的突击队员如下山的猛虎,在一个多小时的激战中,敌人死伤过半。这时韩匪领带领数十名凶悍的匪徒,拼命从东门冲出,守在港洼中的杨埠区中队,用步枪、手榴弹向韩匪射出了愤怒的火花,击毙匪徒十余名。此战韩连奎虽然漏网,但此地土匪如惊弓之鸟,从此一蹶不振。宁庄战斗歼敌近百人,俘虏 50多人,缴获长短枪 200余支。我军牺牲了3名战士。第二天在姜寨东王楼开追悼会,枪决了两个顽匪头目,以奠祭烈士的忠魂。
  1948年7月,人民政权与国民党反动势力处于拉锯状态。国民党军队74 师侵犯汝东,杨埠大土匪刘田清倚仗国民党主力部队在此驻扎的一时优势,猖獗至极。农历八月十五日夜,刘田清带匪徒偷袭张小庄,扬言杀掉姚玉衡全家。在群众的帮助下,姚全家从庄东头小庙处涉水越沟脱险。众匪扑空,不仅恼怒成羞,砸毁了姚家财物,殴打群众,临走时还将该村进步群众张其泰等人捆走。
经过几个月枕戈寐甲、出生入死的拉锯战斗,大小股匪相继消灭。捕杀了著名土匪徐天刚、刘秃子、李保中等。活捉恶霸地主李景荣、李景新、曹体安以及刘田清的小老婆等,为民除害。
  和店等农村翻身的农民扬眉吐气,他们在党的领导下踊跃上交公粮,支援解放军,到处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9月份,因工作需要,姚玉衡调回泉南县财粮科任副科长兼任金库主任。10月份国民党11师在豫东一带活动,县政府被迫转移。由于责任重大,无论金库装卸保护,姚玉衡皆全力以赴,恪尽职守,事必躬亲,昼夜守护。
  11月淮海战役打响后,姚玉衡奉命专管支前物资——肉类、油料、鞋袜等。其恪尽职责,不到一个月时间集中20多大车,派专职干部押送到前线。12月 29日国民党匪军黄维兵团增援徐州,路过泉南县境内。姚玉衡遵照上级指示,与敌人兜圈子,巧妙地保护了大批支前物资,有力地支援了淮海战役。

1949年正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临泉、汝南县全部解放,泉南县撤销。为支援渡江战役,姚玉衡奉命带60名财训班学员和一个排的武装力量,到安徽正阳关建立粮站,姚玉衡任粮站副站长。正阳关是淮河众多支流汇集处,商贾云集,当地土匪岳葫芦与潜伏敌特勾结,制造事端,使这一带每日枪声不断。上级交给这个站的任务是接收临泉、太和、颖上、阜阳、阜南等十几个县的粮食,供应渡江部队。姚玉衡白天收粮发粮,夜晚持枪带班查岗放哨。继任安徽省颍上县粮食局副局长。

  1950年至1963年,姚玉衡先后调阜阳地区治淮指挥部、蒙城县水利局。

  1964年10月,姚玉衡战友阜阳地委统战部部长冯世祥到蒙城县检查工作,了解其处境,深表同情与惋惜,曾向县委郑重提出∶姚玉衡同志早期参加革命,1947年开辟新区时就是正区级干部,廉洁勤奋,任劳任怨,数十年如一日,为了党的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功不可没。按照冯世祥的建议,县委组织部门于1965年任姚玉衡为蒙城县水利局副局长。但文革中,红卫兵和单位群众又把他作为叛徒揪斗批判。
  1970年,蒙城县革委会派一工作组,进入水利局搞"叛特反"定案试点。他们带着"左"的条条框框,以极不负责的态度,将姚玉衡定性为"叛徒""历史反革命",除行政撤职外,还将其工资从行政18级降至22 级。

  在被误解、被歧视的漫长岁月里,姚玉衡五次写出书面材料,向县地各级领导申诉,要求尽快弄清历史真相,对自己的所谓投敌变节问题,逐一提供查证线索,请求派人调查落实。调查人员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未发现其叛变革命、出卖同志的只字证言,因此中共蒙城县组织部于1986年10月24日下文∶

  “姚玉衡同志早年投身革命,从事党地下工作,虽几次遭受挫折,但在敌人面前斗争十分坚强,为革命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经研究,恢复其党籍。”

  1986年12月26日,姚玉衡因病逝世,享年82岁。

上一篇:全家福 2020
下一篇:张鹏举传略
相关评论

©2009-2023 YANGLOU.CN 杨楼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01062号-4 豫公网安备41172302000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