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军
平舆地处淮北平原,南有汝河,北有洪河,这片土地哺育了许多英雄儿女。秦朝末年的仓头军起义,东汉末年的黄巾军起义,元朝末年的红巾军起义,都曾以此作为起义的基地之一。尤其是清朝末年,这里又成为陈大喜领导捻军起义的策源地。
清咸丰十年(1860),陈家寨(今东皇庙乡老围子村)青年农民陈大喜以平舆为据点,领导了轰轰烈烈的豫南捻军起义。捻军提出的“一切平等,共反清妖”的政治目标和抗击清军,打击官府豪绅,扶危济贫的行动,深受贫苦农民的拥护。捻军发展很快,鼎盛时期达十数万,“东达沈(丘)、项(城)、新(蔡)”、“南至正(阳)、确(山)、信(阳)、罗(山)”,“遍地蓄发”, 各村寨“竖旗附之”。他们占据交通要道和重要集镇,致使官府“驿路不通,文报梗塞”,地方政府瘫疾。
陈大喜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打遍河南省三分之二的地区,转战鄂、豫、皖、鲁、冀5省,多次击败清军、斩清军总兵以下将佐80多名,杀清兵和地方团练不计其数。平舆之战,河南布政使张曜部几乎全军覆没;方寨之战,斩清总兵余际昌及其将佐39名,全歼他率领的“昌胜五营”。还有固镇、麻城、霸山、曹州等战役,都把清军打得焦头烂额,溃不成军。 有力地配合了太平军和安徽捻军的反清斗争。但是平舆人民在起义过程中也付出了巨大牺牲,很多村寨被夷为平地,数万无辜惨遭清军杀害。这次农民起义虽被残酷镇压,却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