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杨楼中间,是一条东西大官道,西到杨埠去汝南,东去庙岔至姜寨,都要从杨楼村中通过。
有一年散兵成了土匪。正在杨楼村中抢夺财物,杨氏宗族正遭劫难。有位客家,服装鲜明,骑马从西向东走村中通过。散兵发现后,赶来抢夺,客家看事不妙,打马想从村中跑过去,不料被一匪赶上一刀,颈溅鲜血,人头滚地。他身在马上,一直行过村东的柳树行(音:hang),没头的尸体,才从马上斜倒下来。这正是杨闲礼祖公的地头。
残匪过后,闲礼祖公,就把这个没头的尸体,埋在他倒下马的地方,这个坟就称“没头坟”。
客家的亲属,是姜寨集东北李庄人。客家外出久不归家,亲属沿途询问,问至杨楼,衣物马匹与“没头坟”的受害者相符,其亲属随与闲礼祖公家认成亲友。每年清明春祭,他们来杨楼上坟,都到闲礼祖公家吃饭。时过境迁,来往稀少,后世就把姓名忘掉了。
据东队体荣老人家叙述,在解放后大集体时、李家在清明节前,十多位青年,都骑着自行车,还带一位老人,来给“没头坟”添土上祭。那位老人,并问其闲礼祖公的后代。并向体荣老人说、他们李姓后代很兴旺,有在安徽省某市,任市委书记者。以后十年浩劫,人情淡薄,往来信息隔绝。“没头坟”在平坟大运动时,也夷为平地,具体穴处,无迹所考。